最新資訊
在馬鞍山園林綠化養(yǎng)護中,針對園林植物出現的不同病蟲害,需綜合運用物理、生物和化學防治手段,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環(huán)境和生態(tài)的負面影響。以下是具體防治策略:
一、物理防治手段
物理防治主要通過物理方式直接殺滅或阻止病蟲害,具有環(huán)保、無殘留的特點,適用于病蟲害初期或局部發(fā)生時。
人工捕殺
適用對象:蛀干害蟲(如天牛幼蟲)、袋蛾、金龜子等具有群集性或假死性的害蟲。
操作方法:利用人工摘除蟲囊、鉤殺幼蟲、振落成蟲等。例如,清晨人工捕捉地老虎,或用竹竿打落金龜子。
誘殺技術
燈光誘殺:利用黑光燈或高壓電網滅蟲燈誘殺蛾類害蟲,最佳誘殺時間為5-9月悶熱無風的夜晚。
色板誘殺: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、粉虱,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。
性誘劑誘殺:通過釋放性信息素誘捕甜菜夜蛾、小菜蛾等害蟲的雄蟲,干擾其繁殖。
阻隔法
涂環(huán)法:在樹干上涂毒環(huán)或膠環(huán),阻止有上下樹習性的害蟲(如棗尺蠖雌成蟲)上樹產卵。
覆蓋薄膜:早春在花木栽培地覆蓋薄膜,阻隔病原菌傳播,減少葉部病害發(fā)生。
熱處理與水處理
高溫悶棚:夏季換茬期間,密閉大棚連續(xù)高溫悶烤5-7天,防治根結線蟲病、青枯病等。
土壤深翻:冬季深耕土壤20-25厘米,深埋病蟲殘體,減少越冬蟲源。
二、生物防治手段
生物防治利用天敵、病原微生物或植物源農藥控制病蟲害,具有長效、環(huán)保的優(yōu)勢,適用于維護生態(tài)平衡的園林區(qū)域。
天敵昆蟲
釋放天敵:針對蛀干害蟲(如天牛幼蟲),釋放管氏腫腿蜂或花絨寄甲,通過寄生或捕食控制害蟲數量。
保護本地天敵:在園林中保留瓢蟲、食蚜蠅等自然天敵,減少蚜蟲、粉虱等害蟲的種群密度。
微生物制劑
以菌治蟲:使用蘇云金桿菌(Bt)、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劑防治菜青蟲、松毛蟲等鱗翅目害蟲。
以菌治病:應用哈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白粉病、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。
植物源農藥
驅避作用:種植萬壽菊、薄荷、薰衣草等驅蟲植物,減少金線蟲、甲蟲等害蟲的侵害。
殺蟲作用:使用辣椒溶液(鮮辣椒50克+20倍水浸泡6小時后濾液)防治紅蜘蛛、蚜蟲。
三、化學防治手段
化學防治通過噴灑農藥快速控制病蟲害,需嚴格遵循安全、高效、低毒的原則,避免對環(huán)境和非靶標生物造成危害。
選擇高效低毒藥劑
殺蟲劑:選用吡蟲啉、啶蟲脒、阿維菌素等內吸性或觸殺性藥劑防治蚜蟲、葉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。
殺菌劑:使用丙環(huán)唑、腈菌唑等三唑類殺菌劑防治白粉病、銹病等真菌性病害。
生物制劑:優(yōu)先選用寡雄腐霉、申嗪霉素等生物農藥,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。
科學用藥技術
精準施藥:根據病蟲害發(fā)生規(guī)律,在害蟲低齡期或病害初期施藥,提高防治效果。
輪換用藥: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藥劑,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。
安全操作:施藥時佩戴防護裝備,避免高溫時段作業(yè),減少藥液飄移。
化學防治示例
蚜蟲防治:50%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000-3000倍液噴霧。
天牛幼蟲防治:50%辛硫磷乳油50倍液注入蟲道,泥封孔口。
白粉病防治:12%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噴霧。
四、綜合防治策略
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
結合園林植物管理,選擇抗性品種,合理配置植物,加強水肥管理,提高植物抗逆性。
定期修剪、清除枯枝落葉,破壞害蟲越冬場所。
監(jiān)測預警與精準防控
建立健全的病蟲害監(jiān)測體系,及時掌握蟲情動態(tài),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。
在害蟲羽化期或病害高發(fā)期,采取物理、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。
生態(tài)調控
通過種植誘集植物(如蓖麻誘殺金龜子)或設置防蟲網,減少害蟲種群數量。
利用天敵昆蟲的自然控制作用,維持園林生態(tài)平衡。
五、注意事項
環(huán)境安全:化學防治時避免污染水源和土壤,減少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。
法律法規(guī):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規(guī)定,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殘留藥劑。
技術培訓:加強養(yǎng)護人員的技術培訓,提高病蟲害識別和防治能力。
通過科學合理的物理、生物和化學防治手段的綜合運用,馬鞍山園林綠化養(yǎng)護可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(fā)生與蔓延,保障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,維護城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一、物理防治手段
物理防治主要通過物理方式直接殺滅或阻止病蟲害,具有環(huán)保、無殘留的特點,適用于病蟲害初期或局部發(fā)生時。
人工捕殺
適用對象:蛀干害蟲(如天牛幼蟲)、袋蛾、金龜子等具有群集性或假死性的害蟲。
操作方法:利用人工摘除蟲囊、鉤殺幼蟲、振落成蟲等。例如,清晨人工捕捉地老虎,或用竹竿打落金龜子。
誘殺技術
燈光誘殺:利用黑光燈或高壓電網滅蟲燈誘殺蛾類害蟲,最佳誘殺時間為5-9月悶熱無風的夜晚。
色板誘殺: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、粉虱,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。
性誘劑誘殺:通過釋放性信息素誘捕甜菜夜蛾、小菜蛾等害蟲的雄蟲,干擾其繁殖。
阻隔法
涂環(huán)法:在樹干上涂毒環(huán)或膠環(huán),阻止有上下樹習性的害蟲(如棗尺蠖雌成蟲)上樹產卵。
覆蓋薄膜:早春在花木栽培地覆蓋薄膜,阻隔病原菌傳播,減少葉部病害發(fā)生。
熱處理與水處理
高溫悶棚:夏季換茬期間,密閉大棚連續(xù)高溫悶烤5-7天,防治根結線蟲病、青枯病等。
土壤深翻:冬季深耕土壤20-25厘米,深埋病蟲殘體,減少越冬蟲源。
二、生物防治手段
生物防治利用天敵、病原微生物或植物源農藥控制病蟲害,具有長效、環(huán)保的優(yōu)勢,適用于維護生態(tài)平衡的園林區(qū)域。
天敵昆蟲
釋放天敵:針對蛀干害蟲(如天牛幼蟲),釋放管氏腫腿蜂或花絨寄甲,通過寄生或捕食控制害蟲數量。
保護本地天敵:在園林中保留瓢蟲、食蚜蠅等自然天敵,減少蚜蟲、粉虱等害蟲的種群密度。
微生物制劑
以菌治蟲:使用蘇云金桿菌(Bt)、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劑防治菜青蟲、松毛蟲等鱗翅目害蟲。
以菌治病:應用哈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白粉病、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。
植物源農藥
驅避作用:種植萬壽菊、薄荷、薰衣草等驅蟲植物,減少金線蟲、甲蟲等害蟲的侵害。
殺蟲作用:使用辣椒溶液(鮮辣椒50克+20倍水浸泡6小時后濾液)防治紅蜘蛛、蚜蟲。
三、化學防治手段
化學防治通過噴灑農藥快速控制病蟲害,需嚴格遵循安全、高效、低毒的原則,避免對環(huán)境和非靶標生物造成危害。
選擇高效低毒藥劑
殺蟲劑:選用吡蟲啉、啶蟲脒、阿維菌素等內吸性或觸殺性藥劑防治蚜蟲、葉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。
殺菌劑:使用丙環(huán)唑、腈菌唑等三唑類殺菌劑防治白粉病、銹病等真菌性病害。
生物制劑:優(yōu)先選用寡雄腐霉、申嗪霉素等生物農藥,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。
科學用藥技術
精準施藥:根據病蟲害發(fā)生規(guī)律,在害蟲低齡期或病害初期施藥,提高防治效果。
輪換用藥: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藥劑,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。
安全操作:施藥時佩戴防護裝備,避免高溫時段作業(yè),減少藥液飄移。
化學防治示例
蚜蟲防治:50%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000-3000倍液噴霧。
天牛幼蟲防治:50%辛硫磷乳油50倍液注入蟲道,泥封孔口。
白粉病防治:12%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噴霧。
四、綜合防治策略
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
結合園林植物管理,選擇抗性品種,合理配置植物,加強水肥管理,提高植物抗逆性。
定期修剪、清除枯枝落葉,破壞害蟲越冬場所。
監(jiān)測預警與精準防控
建立健全的病蟲害監(jiān)測體系,及時掌握蟲情動態(tài),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。
在害蟲羽化期或病害高發(fā)期,采取物理、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。
生態(tài)調控
通過種植誘集植物(如蓖麻誘殺金龜子)或設置防蟲網,減少害蟲種群數量。
利用天敵昆蟲的自然控制作用,維持園林生態(tài)平衡。
五、注意事項
環(huán)境安全:化學防治時避免污染水源和土壤,減少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。
法律法規(guī):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規(guī)定,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殘留藥劑。
技術培訓:加強養(yǎng)護人員的技術培訓,提高病蟲害識別和防治能力。
通過科學合理的物理、生物和化學防治手段的綜合運用,馬鞍山園林綠化養(yǎng)護可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(fā)生與蔓延,保障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,維護城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